武职网讯(通讯员 杨瑾、付勤)6月26日,继续教育与培训处举办“2025年第十三期专题研讨沙龙”。20余位武职培训名师及教学单位科技与社会服务办公室主任聚焦社会培训项目开发与质量提升,通过实战案例分享,为打造高素质培训团队注入新动能。
“培训工作者需以时代需求为切口,保持终身学习与主动开拓精神,才能在竞争中赢得先机。”学校2025年5月实施的市场化社会收费培训项目案例成为沙龙焦点,光电与信息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任超以《继续教育培训项目开发与实施案例分享》为题,系统解析该项目的设计逻辑:从需求充分挖掘到内容精准匹配,从辅导员能力转化到学术成果孵化,层层递进展现“小而精”项目的示范价值。
在沙龙专项提升环节中,继续教育与培训处杨老师通过微格试讲《框架之力:公文写作结构化思维密码》,拆解培训课程设计的底层逻辑。她以公文写作为范例,现场演示如何将知识模块转化为可落地的教学体系,为参训教师提供了“方法论-工具链-成果转化”的完整路径。
武职名师培育对象、体育美育工作部付老师作为主持人感慨:“继续教育与培训处给我们这些教师锻炼的平台,参与这类跨部门思想碰撞沙龙,让培训从‘单兵作战’转向‘协同共创’,深感团队温暖”。新任培训管理岗的聂钟鸣老师则表示,学习汲取市场化培训案例的“探路”消除了畏难情绪,对暑期工作部署更有信心。
继续教育与培训处处长熊鹤群在总结中指出,职业院校培训正面临从‘政策输血’向‘市场造血’的战略转型,开发社会培训项目需构建三大核心能力:一是共情力,要有他方视角敏锐捕捉学员发展的痛点和关注点并转化为切实有效的培训方案;二是衍生力,对评价高的项目要有系统、裂变和延展的思维;三是行动力,要具备‘快速试错迭代优化’的能力。
审核:熊鹤群 责任编辑:娄修明